为深入推进校园急救教育体系建设,作为第三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,福建建筑学校联合当地人武部,将应急救护培训融入中职学生军训内容,通过“理论+实操+考核”三位一体教学模式,切实上好“生命必修课”,提升学生应急处置能力,为构建平安校园注入新动能。
应急救护现场讲解
聚焦校园场景,理论讲解“接地气”
活动聚焦校园高频风险场景,人武部教官与急救讲师联合授课,围绕四大核心急救知识展开系统教学:详细拆解心肺复苏(CPR)的按压位置、深度、频率等操作标准;演示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的开机、电极片粘贴、除颤等待等全流程;针对食堂异物卡喉、运动意外窒息等场景,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成人与儿童操作差异;分类介绍擦伤、扭伤、出血等常见外伤的包扎类型与三角巾、绷带使用技巧。讲师通过案例分析、现场演示等方式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,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急救原理与重要性。
应急救护实操
注重实操体验,技能培训“练真功”
理论讲解后,活动设置三大实操专区开展沉浸式训练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参与实践,专业人员全程指导纠错:在心肺复苏模拟区,学生通过人体模型反复练习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合,直至掌握标准动作;在AED操作区,学生亲手模拟开机、粘贴电极片等步骤,熟悉设备语音提示与操作节奏;在外伤包扎区,学生相互配合,练习头部、手臂、腿部等不同部位的包扎方法,确保包扎牢固且不影响肢体活动。此外,教官还现场示范防毒面具的正确佩戴步骤,指导学生掌握“快速穿戴、密封检查”等关键技巧,提升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。
立足试点职责,急救教育“常态化”
福建建筑学校始终将学生应急素养培育纳入育人体系。此前已通过开设急救校本课程、组建急救社团、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,推动急救教育融入日常教学。此次结合军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,进一步拓展了急救教育的覆盖场景与受众范围。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林修财强调,后续学校将持续完善校园急救教育模式,联合专业机构开发更多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,让急救技能成为每一位学生的“必备技能”,切实守护学生生命安全,培育具备安全防护意识的新时代技能人才。